学院简介 | |||
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前身为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于1921年设立的养殖科,先后经历了养殖生物系、水产养殖系、渔业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水产与生命学院等发展阶段。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学院已从单一的养殖科,发展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等多层次,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为主要特色的多学科专业学院。 学院建有水产种质与育种系、水产生理与医学系、水产养殖系、水生生物系4个系,另有实验管理中心、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学院办公室。拥有水产、生物学、海洋科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水产、生物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水产学(水产养殖)、生物学、海洋科学(海洋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和生物科学3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所有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专业建设。 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科于1993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水产学科2014年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序列,2017年和2022年两度入围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并在教育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评级;水生生物学科于2008年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于2007年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评级。学院建有国家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上海)、国家级水产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农业农村部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农业农村部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生态重点实验室、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生物育种中心、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和标本室等研究教学机构。现有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认知基地、大洋山海洋生物科教实践基地和滨海水产科教创新基地等教学平台,拥有马来西亚GST海产品有限公司和泰国亚洲理工学院(简称AIT)2个海外实习点。 学院在编教职工164人,其中,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上海市领军人才3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上海市农业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洋局海洋领域优秀科技青年2人,上海市东方学者、上海市启明星、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晨光学者、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荣誉或奖励22人次。在院本科生1269人,硕士生1705人,博士生125人,留学生43人。 “十三五”期间,累计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2亿5千万元;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670余篇(其中SCI 800余篇);累计授权专利27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审定新品种4个,制定国家标准1项;累计科研获奖60余项(国家级1项、省部级13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40余部(主编18部)。主办了“第五届中国河蟹产业暨东营海洋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第五届世界罗氏沼虾国际会议”、“第十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首届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每年主办全国河蟹大赛,每年组建教授博士渔业科技服务团远赴全国26个省市开展渔业科技下乡活动,累计服务水产科技龙头企业近600家,培训养殖户近3000人次。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博士服务团青年团队获 2020年度上海市五四奖章集体。 面向未来,学院将以建设一流水产学科为契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流科教平台、汇聚一流师资队伍、开展一流科学研究、培养一流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
|||